孩子們在居民自建自管的社區圖書館里看書。
  這裡共有居民約3036戶,8000餘人,卻來自全球24個國家。這個有如“北京大雜院”的社區,就是雨花台區翠竹園社區。揚子晚報記者獲悉,今年4月10日,國家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權等參觀這裡時,就對“互助會”的和諧自治創新經驗高度肯定,並向全國推廣。不久前,翠竹園社區也獲得了國家級獎牌“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”。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獲悉,該社區的“互助會”模式有望在全市更多社區推廣。
  通訊員 吳德 田月華揚子晚報記者 蕫婉愉
  曾經不和諧:
  物業和居民關係緊張
  昨天上午,記者來到城南翠竹園社區。“說實話,咱們社區曾經也不那麼和諧!”社區書記董紅告訴記者,2009年初她剛到翠竹園。那時居民對物業的管理和規範很不適應,樓前種菜、門口放置鞋架(雜物)經常發生,造成物業和居民關係“很緊張”。她立即在社區成立一個“四方會談”平臺。“四方”包括居民委員會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公司和社會組織。多次會談後,居民交物業費主動了,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也提高了,社區漸漸溫馨和諧起來。
  為解決老的小的吃飯難題,社區積極分子成立了“銀髮愛心餐廳”:居民辦一張“銀髮餐卡”,老人和小孩就能每天來餐廳吃飯,有特殊情況還可定時請工作人員送飯上門。19幢703室86歲的僑眷蔣竸芳,對於每天由社區志願者為自己送飯,很是感激。
  取經後創新:
  互助會轄43個俱樂部
  普通小區居民沒有交往,連對門鄰居都不認識。可翠竹園很熱鬧。每天晚飯後、周末或節假日,大家呼朋引伴走親串門,一起找樂子,很像過去的北京大雜院。董紅告訴記者,由於社區居民來自不同國家,有幾千戶,為擰成一股繩,他們成立註冊了南京最大的社區公益NGO組織“翠竹園社區互助會”,下轄43個社區俱樂部。讓上至退休老人,下到學齡前兒童都能找到自己的組織和樂趣。
  互助會成員“阿甘”介紹,社區一位美籍華人贊助,阿甘一行到美國加州的一個社區——Sun Lake Country Club取經。這個擁有3000多戶的封閉式養老社區,裡面有3個會所,36洞高爾夫球場,8片網球場,3個游泳池,60多個俱樂部,全年度安排各種活動,1個電視臺,1本月刊。
  “這種成熟的社區互助模式—業委會、俱樂部、物業的完美契合,給我們很多啟示,讓我們看到翠竹園社區未來的希望。”阿甘說。現在,互助會牽頭組織舉辦各類活動,如每月舉辦一次跳蚤市場,擁有300多名會員、全國最大的社區網球俱樂部,經常舉辦少兒自行車賽和輪滑賽的無敵少兒團,還有瑜伽俱樂部、松風竹韻合唱團、義工俱樂部等等。
  社區有個圖書館,這是居民自己捐贈管理的。記者看到,70平方米左右的圖書館里,閱讀桌椅、沙發一應俱全,圖書雜誌都貼上標簽,分門別類放於沿牆4面書架上。
  在董紅的通訊錄上,列著一個“俱樂部QQ群一覽表”,記者粗略數了一下,有將近30個。她說這是借助“四方會談”平臺發起的網絡論壇、QQ群、微信等新媒體打造虛擬社區。“虛擬社區使居民天天粘在一起。例如拼車俱樂部,居民們拼車互助上下班或接送孩子。”
  居民談變化:
  居民之間變得熱情了
  互助會“美食俱樂部”的鄧女士告訴記者,她在“虛擬社區”上紅了,“以前在小區,誰也不認識誰,但現在散步,很多不認識的居民都熱情打招呼。”她自己也從“虛擬社區”里得到幫助:上周她父親的公交卡丟了,上線後一個居民告訴她在哪裡可以補辦。問題一下就解決了。
  “虛擬社區”里倒底有多熱鬧?揚子晚報記者冒名董紅“潛入社區”,發現居民們正在交流近期“俱樂部”活動安排,排得滿滿的活動表,從少兒武術培訓到網球老手活動,從家政信息交流到烘焙交流。
  “小區現有40多個俱樂部,互助會協助俱樂部招募業主參加活動,向物業或者會所申請場地,產生的費用都是AA制。”董紅說。  (原標題:來自24國,3000戶居民溫馨如一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f32ifeb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